一套大概率可行的具体投资策略

这一篇是接着上一篇《如何开始稳健投资》的思路,把具体的投资策略细化。在上一篇里,我们解决了一些原则性的思路问题,同时对如何进行稳健投资做了粗略的概括,话题包括为什么要用几乎不会死的指数基金作为投资标的、本金从哪来、大体上如何买入卖出等。再次申明,我所有的这些投资策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几乎都来自对ETF 拯救世界所公开的投资策略的跟投、模仿和实践,绝非本人原创。在这一篇里我想实现的是对这一套体系的整体粗略概括,同时又具体到一些必要的关于资本配置的细节,写下来也许对于我个人的意义更大一些,毕竟谁没有幻想过自己突然哪一天突然失忆了呢

既然是「具体投资策略」,一定要有必要的细节。但事先声明,这些细节只是我正在实践的细节,并不代表任何人拿去就可以直接套用,比如其中的资金配比、仓位配比等等,都不一定得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那个比例,因为有一些比例只是根据市场历史得出的实践经验,并没有很 solid 的理论支撑。如果你也要跟着这一套策略实践,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大致的方向和思路没问题就行。投资,很多时候要追求一种「模糊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

另外,再次设置一个合理的预期,这套策略预计只能做到比 GDP 增长速度高两个点的平均年化水平,或者说跑赢通胀的水平,如果运气好赚到了更多,那纯属运气好。快速暴富的投资策略,也有很多,出门右转即可。

先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有一千万的可投资金。这里先需要一点注解:

  1. 在上一篇讲过「本金从哪里来」,如果你的本金太少,进行二级市场投资对个人的资产增值整体来说意义不大,当然我并不是说你得攒够一千万才能开始,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方便后面进行对应比例的计算。实际操作中,按照你的具体可投资金按比例折算即可。
  2. 什么是「可投资金」?指的是你可以随时(姑且按一周内算)拿出来进行投资的资金,不包括你买的银行定期等任何其他不能马上变现的资产。而且这些钱在可预见的三到五年内都没有需要用到其他地方的计划和打算,比如买房、买车等。所以,也不要把你应急用的备用资金(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至少一两年的开销)、买保险的资金、可能的用于医疗保健的资金等算在内。

回到这一千万的可投资金,我会把它们先分成两部分:

  • 第一部分,两百万(20%)购买货币基金、稳健的国债或者合适的信托基金(取决于实际资金量),重点是同样需要保证这两百万的流动性,也就是能随时拿出来用。但是,你对这两百万的心理预期应该是 99.99% 的情况下不会真的拿来用。这部分相当于你的可投资金的压舱石,所以你几乎永远都不会处在满仓的状态下。剩下可能会用到这两百万的 0.01% 的情况是:往差了想是你对未来的资金规划考虑不足,在投资以外出现了必须要用钱的场景,那没办法,只能先挪用这部分钱;往好了想是市场真的出现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一次的机会,我不会允许自己错过这样的机会,在之后要说的更具体的体系之外,我很可能会用这两百万的一部分进行额外的仓位补充,比如今年(2022 年)上半年出现的中概股从历史最高下跌到几乎 20% 的位置这样的情况,我预计这可能是五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会拿出少部分这两百万进行额外的补仓。同时,这里 callback 到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买指数基金,因为它们几乎不会死,但是个股在这方面的风险就会高很多,即便是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弱,都很可能造成股价的一蹶不振,从此一路下跌,直至退市,甚至公司倒闭。
  • 第二部分,八百万(80%)用来进行真正的日常指数基金投资。接下来的部分重点针对这八百万如何操作。

首先先介绍策略的理念,然后介绍具体买哪些品种,同样资金需要按比例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子策略和品种上。

我会按 2:3:5 的比例来分配这剩下的八百万资金,也就是 160 万、240 万和 400 万,分别用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投资策略。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应该是一个全天候的策略。市场的走势是没法预测的,不同的走势需要不同的策略要应对,具体来说短期策略用于市场在中底部不断横盘震荡的时期、中期策略用于有较大周期性波动特点的市场或品种、长期策略则是用真正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来收割大周期或宏观经济上涨的红利。其次,一个针对人性弱点的考量:为了让你在经历各种市场风浪手痒时不至于经常操作长期策略,可以用短期和中期策略来获得对市场的参与感。这三种子策略的理念分别是这样的:

短期策略 —— 完全按场内基金网格策略来交易操作,这里我必须得直接贴上 E 大写过的系列文章,已经非常详细的把这个子策略如何操作的写得清清楚楚了,而且根据具体的实践这个子策略还在不断完善和进化中,我不必再赘述了(另外,文中提到的「留利润」的操作并不适合我,所以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自己会严格区分短期、中期、长期各个策略的界限,不期望用分配给短期的资金来赚取长期的利润,否则会让我自己的心态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做出不理智的操作):

  1. 波段策略.网格之一:写在前面、体系以及策略
  2. 波段策略.网格之二:网格策略基础/1.0版
  3. 波段策略.网格之三:网格策略进阶/2.0版

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 —— 这两个子策略都用场外基金操作即可,因为它们都不会需要频繁的进行交易。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不同的是,中期策略会根据当时当下的市场状态和各个品种的估值分位进行买入卖出,对于各个品种的相互占比没有那么严格,目的是为了赚取雷达内的品种半年以上波动的利润;而长期策略则会严格考虑各个品种的配比,是按至少三年以上为一个完整的买入卖出周期的预期来衡量的,目的是赚取市场真正价值上涨的利润。

接下来讨论买哪些品种,注意,上述的三个子策略对于品种的选择方式都是一致的,只是长期策略需要更多的考虑品种的相对配比。可以这样来理解,长期策略占用了我们最多的用来投资的资金,作为压舱石,我们期望它是足够稳健和健康的,不会因为偏重于单一品种而使得这个策略有很大的波动和回撤。但是不同的品种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处在各自不同的走势阶段,作为一个全天候策略,中期策略和短期策略此时就可以因地制宜灵活的对这一部分的需求进行补足。

要买的品种大致包含两大部分 —— 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先说一个有用的结论:买相关性低的品种能降低整个策略的风险,平滑整体收益曲线的波动。所以后面说的品种都是指的相关性低的大类,不会到具体的某个基金。另外,任何一个不可再分的大类品种仓位比例都不要超过 20%,同样是为了降低整个策略的风险 —— 即便投错也不至于错得太离谱。话不多说,结合前面所有的内容,直接上一个按比例配置的思维导图:

图片显示错误

必须再一次说明的是,图片中的比例和上文中的所有比例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当前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但大的相对比例关系和基本的原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其次,图片中的某个品种的仓位比例是指仓位上限,不是每时每刻都要买满的,而且很多大类品种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比如 A 股的行业部分、海外成熟市场、商品等,都不局限于图上列出的那几种。另外如前所述,投资部分 80% 的资金会按 2:3:5 的大致比例分配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子策略上。

最后还需要解决一个大问题: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这是最难的部分,我也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但你最好也能在真金白银买入之前就想好自己的具体买入卖出策略。

总体上还是按估值的原则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买,当某个品种开始进入低估区域的时候短期、中期和长期策略都可以开始买。假设一个品种从历史最高点跌了 50% 进入低估区域,跌到 20% 分位是可能的大底,那你的买入区域就应该分布在从最高点往下跌 50% ~ 80% 的区域。你可以提前把所有需要买入这个品种的资金分成很多份,从跌 50% 开始买第一份,到跌 80% 的时候可以把所有提前分配的资金份数买满,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策略中的资金。至于如何判断一个品种是否开始低估,可以参考各种投资机构和市场大 V 出的市场温度表,或者自己计算。另外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控制买入的节奏,如果一个品种到了低估区域,一般也要控制自己的中期和长期策略一个月最多买一到两份资金(网格买入取决于波动情况)。

如何卖出?短期(网格)策略一份资金的买入已经决定了这份资金的卖出条件,无需赘述。中期策略的卖出介于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之间,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波段策略,当某份资金买入过了半年以上,收益率在 15% 以上且结合一些趋势分析判断可以考虑进行卖出。长期策略则卖出操作要少很多,你可以选择牛市不来坚决不卖,或者某份资金买入经过了三年且在趋势或基本面真正发生变化之际选择卖出这一份资金。如何卖出比如何买入更难,你需要根据每个子策略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提前约定好你自己的具体卖出策略。这可以是综合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和技术投资思想的综合分析。

最后,这套策略应当是在具体实践中根据经验不断完善改进的。注意的是,需要改进的是策略,而不是把某一次操作十分主观的归入某种例外。不断修正体系用来应对任何的市场情况,才会是一套可以复制和长期运行的全天候市场策略。

下一篇「滚雪球」我大概率会讲讲个人如何记账,因为记账是投资入门的首要前提,这样才能在投资过程中随时了解自己的资金情况和分配于各个投资策略之间的资金比例关系。

P.S. 我本人不看好近两年世界宏观经济形势,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