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s7 个人开源计划(2)

因为公众号发的上一篇《热情、工作与理想主义|为什么我要离开微软》引发了一些讨论,所以这一期想聊的话题有点多。为了不让某一期的内容太长,所以尽管距离上一篇《开源计划》才一周时间,工作量并不多,但也还是更新一期吧。

与前几篇文章相关的更多话题讨论在本文最后两部分,最后部分有回答网友的一些提问。

🧑🏻‍💻 工作

  • 完成了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订阅注册,个人经验是:
    1. 要耐心按照提示和邮件内容完成每一步的操作,该认证的认证,该实名的实名,遇到不明确的问题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2. 付费后账户不是立马就能用订阅后才能使用的开发者相关的功能,我是等了几个小时后收到邮件才开通成功。
    3. 可以使用 App Store 的余额进行开发者账号的订阅,而每年夏天腾讯基本都有 App Store 充值 900 送 100 的福利活动,相当于变相让订阅年费优惠一些。
    4. 订阅后可以马上申请注册 App Store Small Business Program,注册成功后以后靠 App 盈利可以少被 Apple 分走一部分「过路费」。🤧
  • 财务类工具 App 的新进展:
    • 得益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成功订阅,加入了 iCloud 数据同步功能。是的,要实现这个功能必须通过订阅账户添加 iCloud capability 来实现。
    • 相应的调整了一些 SwiftData 相关的代码以兼容 iCloud data syncing。不得不说,SwiftData 框架目前还相当不成熟,鲁棒性不强,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支持的功能也比较少,更缺乏一套官方推荐的标准工程化实践和开发模式,简直继承了 Xcode 的垃圾。只能希望 Apple 官方团队尽量多投入资源大力优化一下开发体验,工具链太差积重难返还不如推倒重来。

🎲 滚雪球

最新的资产配置比例的桑吉图:

此资产配置图使用我正在紧密开发的财务工具 App 生成

(此资产配置图使用我正在紧密开发的财务工具 App 生成)

从上一次分享到这一次的过程期间(2024-11-07 ~ 2024-11-16),资产净值减少 ¥42300居然正好是个整百数,很神奇),原因主要来自于二级市场的自然涨跌。执行的投资操作有跟随长赢计划卖出金融地产、证券保险、信息技术相关 ETF 部分份额。

因为这次内容比较长,下次有机会我再介绍一下我的投资类目下的各个资产大类分别是什么。

关于我的具体投资策略,可以查看「滚雪球」合集下的文章。

♨️ 生活

  • 前一篇忘了说,国庆去北京还看了郑钦文中网现场的比赛,很幸运还近距离看了她的训练现场,她个人网球在今年的大突破,也是中国网球的一次飞跃。而且神奇的是,她似乎能吸收每一个跟她交手过的对手的能力,这一点从奥运会看尤其明显。我私底下都说她练的是吸星大法,进步神速。虽然看得出还有需要再练习的方面,但感觉按这个势头拿下大满贯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且她强大稳定、不骄不躁的比赛气质和内核,以及采访中得体流畅、思路清晰的谈吐,很让人钦佩。👍
  • 换了新的眼镜🤓,从戴了好多年的 Tapole 经典的 3/4 款(李诞同款,或者说哈利·波特同款?)换成了 Matrix 款,本来是想换 3/4 最新款的 3/4s 的,但去线下试戴了之后发现似乎 Matrix 更适合我。
  • 去上海配镜验光顺便跟朋友去了一次久违的 KTV,找到了一些美好大学时光的感觉。😊
  • 断断续续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电视剧的第一季,可能是因为性别视角的原因,没感受到太多细腻的情感共鸣,或许直接看原著会更好一点,这个碎片化的情节和细腻入微的情愫我感觉是不太适合影视化表达。👀

💡 一些近期的感悟

为什么我越来越把「知行合一」挂在嘴边?

估计跟很多人一样,除了历史书里的王阳明,更深入生动地了解王阳明的事迹是通过《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在这本书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崇拜,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王阳明的事迹,仿佛天神下凡。

看过这本书的都知道,「知行合一」绝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容易理解的道德标准,更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论的核心理念

用我自己的理解来高度概括的话,就是在自己认知和行动的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这种一致性来面对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但它不是迂腐教条的照本宣科(比如王阳明之前的一些唯心哲学)或没有底线的胡作非为,而是在对世界和现实情况的准确认知下,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这种方法要在不逾矩的过程下最终达到目的和胜利。既讲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规合理和理想主义,也强调脚踏实地对是否达成期望结果的在意。而不是像更多他之前的清高唯心学派所推崇的:只在乎过程,不在意结果。唯有真正的「知行合一」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真正的既抬头看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我觉得这跟我常说的「理想主义」、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的内核思想都是相通的。或者说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点在于主观上对真理的执着,「实事求是」的点在于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上着眼实际情况地因地制宜。

再高度凝练一下,或许可以概括成既「求真」又「务实」

人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

以前对历史不感兴趣,大概是枯燥的历史课本带来的不好体验(可见好的学习方式对人的成长和开化有多重要),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读史使人明智」的真义,引用正在看《货币战争》中的这段话可以很好的回答「为什么要读史」的这个问题:

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为今天的困境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毕竟,经济史和货币史就是人类在有限资源的制约下,不断求取财富极大值并试图控制财富分配权力的历史。

其实真实的历史远比历史教材中高度凝练概括毫无人性的冷漠句子更有趣,至少我觉得从马伯庸的一些基于史实的历史小说入手,大部分人应该都能发现真实历史的乐趣。另外,畅销多年的《明朝那些事儿》也很推荐,搭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服用效果更佳。

热情、工作、价值创造

最近也在《货币战争》里看到作者在序言里写的这样的话:

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最有天赋的事情时,不吃不喝不睡也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他正在努力为社会创造性地贡献价值。事实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拥有某种天赋,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尽早地发现自己的天赋。而大多数人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或者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在我看来,教育、读书、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目的,就在于找到自己的天赋,它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不可改变的,探索并发现它将是一生的重任。

我一直有一种信念: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

跟我开启这个个人开源计划的前序里(上一篇)写的内容不谋而合,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工作理念 —— 因为热爱而工作才能发挥个人最大的创造潜能并创造社会价值。也是我在《热情、工作与理想主义|为什么我要离开微软》中所表达的意思。

🎙️ 回答网友的提问

是不是自身家庭条件不错(才能支撑你离职一年多的自由探索和鼓捣)?(注:括号中的内容是本人根据上下文补充)

上一篇《开源计划》的公众号评论区,有网友好奇是不是因为我自身的家庭条件不错才有勇气离职一年多不工作。刚看到这个问题我是觉得好笑的,但转念换位思考一下有这样的好奇和联想在现在这样一个财富和阶级分化愈发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也可以理解。「他/她就是因为有钱才能怎样怎样」、「他/她就是因为有关系才能怎样怎样」,这样的说法在近年互联网上也屡见不鲜,普通人在这个社会达尔文体系下可以以此在个体比较上获得一些道德上的安慰感,也确实有很多人是主要依赖外部资源才能做到某些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回到问题本身,我个人肯定不会认同这个判断。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自认为我家庭条件很普通,父母都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这样的家庭条件在物质上至少应该谈不上有多好吧。(不过,我依然很感恩父母尽他们所能从小到大给我提供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条件和资源,尤其是那些非物质性的、潜移默化的有关做人的宝贵品格和精神财富的影响,塑造着我的三观,影响着我现在做出的每一项人生选择。)

首先:

  1. 离职一年多不工作没收入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代价多高的成就,不需要有多殷实的家底作为支撑。工作这么多年所积累的物质资源就足以让我不止一年地继续自由探索下去。
  2. 利用合理的投资和资产配置策略,正如上一篇所说,相比于刚离职时,我的个人总资产非但没减少,而且还有增加。什么是「财务自由」?不同的人答案不同,但一个最朴素的定义就是「长期稳定的被动收入大于支出」。表面的自由(比如表面上的不上班)不是自由,财务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财务自由意味着一个人有物质能力做到时间分配上的自由。为了达到真正的自由,我依然在努力的过程中,我可能依然会需要出卖我的时间换取一般等价物,上班或者不上班都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不同途径和选择。请尽量不要因为一个表面上的状态或标签就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3. 我同样也是一个需要面对诸多生活压力、困难和挑战的平凡普通人,普遍性的问题我同样也会有,但面对这些问题,个体不同的应对处理方式和做出的选择会让最后的结果大相径庭。我自信我认真思考权衡后做出的人生选择和行为是适合我的、会让我舒服的。

其次,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家庭条件好的人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我肯定不否认这样的论断,人生选择的机会成本对于不同家境的人来说肯定不一样。但我同样不否认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不把这种主观能动性与所谓的「努力」划等号,因为这种主观能动性除了必要的努力,还包括智慧、认知、机遇、甚至是个人的运气等等。「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入世」、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出世」,学习先贤苏轼和王阳明,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是我的人生态度。如果你觉得是家庭条件限制了你勇敢迈出那一步的勇气,不妨想想你自己又为着那个目标做出了哪些主观能动性呢?

最后,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少一点优绩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带来的束缚,专注于自我内在价值的提升和成长,人生会更加开阔和从容一些。你我都不是需要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争雄的人物,何不豁达一些,多赚一点少赚一点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呢?

如何平衡物质条件与无稳定收入的自由职业?如何找寻自己热情和感兴趣的方向?

有网友加微信咨询这方面的建议。这里应用前文所述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是不太赞同忽视现实的物质条件情况一厢情愿地去盲目逐梦的。我一直觉得做事情首先要让自己觉得舒服,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自己舒服的情况下才能做好事情、才能做出有创造力有灵气的产品。

所以如果你暂时还上着一份无聊又不自由的班,可是又没有明确自己自由职业的方向,我建议先慢慢积累物质上的条件,先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依赖上班的工资也能覆盖自己日常支出的办法,同时也不断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和方向,学习相关的技能,等到物质条件上基本成熟,自己又比较明确方向之后再做下一步的人生选择。

而积累物质条件和探索自己的事业方向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做自己热情和感兴趣的事业,如果能为更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比那些「只是上班打工的人」更容易也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回报。这是我目前觉得比较理想的职业情况,但每个人情况不同,这个还是得靠自己去慢慢探索。

这也是我要在这个《开源计划》持续更新我的资产变化的原因之一。时刻了解自己资产配置和变化情况可能对一个有稳定收入的上班族还不是很重要(我认为其实也很重要),而对一个自由职业者来说就尤为重要了。脱离了物质基础的空想理想主义只是空中楼阁,每一个有机系统都是各个模块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只有尽量完整的描摹这个系统的每一个侧面才足以反映这个有机系统的真实情况。我的《开源计划》所试图描摹的就是这样一个独立开发者的有机系统。「Build in Public」,一起精益独立开发!

而所谓「知行合一」的哲学在这一点上的应用,就是要既「求」有价值、有意义、有热情地工作中的「真」,又「务」工作必须得带来物质回报的「实」(一般等价物=产品和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获取一般等价物天经地义。对不起最近看《货币战争》有点多😆。)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我理解的「知行合一」中体现的「求真」、「务实」的理念。

「知行合一」的人不是应该不再「理想主义」了吗?

这个疑问来自于《热情、工作与理想主义|为什么我要离开微软》的公众号评论区的网友,有这个疑问可能是因为在这两个概念上与我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理想主义」给我带来的追求工作本源的意义和价值所带来的求真的「知」,才指引我走向主动离职微软探索更有创造力的工作的「行」,这正是我认同的「知行合一」的行为哲学指导下的行动。

「理想主义」不等于「盲目空想」的凭一腔热血无脑行动、「知行合一」不等于「妥协求全」的改变自己的认知不再求真地向现实情况低头。这个因果关系不是反向的,不是因为认识到了现实情况已经是如此糟糕了,所以要调整自己的「认知」并强迫自己「行动」上去适应这样糟糕的现实情况,因为那些真理、那些本源的东西、那些事情背后真正的价值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所被迫接受妥协后的现实就消失,这种最基本的「真」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轻易转移。比如,工作天然就应该提供意义和价值,劳动者本应有热情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因为在现代这个社会背景下已经很难找到一份达到这样标准的工作了,就强迫自己来适应这样糟糕的社会现实。再比如,道路上的每一个司机开车本应都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人多了,就调整自己的认「知」去从众的也在「行」为上违反规则(更具体一点,假设你知道大部分司机变道都不打转向灯的社会现实,这不是说你也要顺应大众也变道不打转向灯,而是自己要遵守变道打转向灯的规则的同时,但也不妨碍你要采取防御性驾驶的行动防范别人不打灯突然变道到你前面而追尾的风险)。

「务实」之前务必先「求真」,否则可能会轻易丢失原则,甚至误入歧途。「知」指导「行」,而不是反过来。这不是说「行」的时候不用考虑现实情况,而是即便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你的「行」也应该是朝着那个最终的「知」的初心而去的,而不是因为现实情况太不理想你的「知」的终点就轻易挪动了位置。当然,前提是你的「知」确实是「真知」,而不是幼稚的一厢情愿。在真实的实践中个人的认知会逐渐调整并趋于完善,但这样的调整绝不是没有原则的随意调整,认知到这样的社会现实不代表这样的社会现实就是合情合理的「真知」。还是那句话,有些真理和根源上的东西不以社会现实而转移,正确的认知不应违背这些本质的规律和道理。

还是如前文所述,「理想主义」更像是指引着我「真理」所在方向的北极星,而「知行合一」更像是在「理想主义」的这种真「知」下,提供给了我一套要脚踏实地用创造性的方法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法论。这可能是一条更困难的路,但却是一条很值得我去尝试的路。

希望我有表达清楚自己的理解。

2024-11-16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