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雪天很冷,却总能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雪一下,北京成了北平,茫茫的白色也成了一系列盛大节日的暗示。会来事儿的商家会早早在店面上添上一抹红,本来素朴的街道氛围一下就上来了。不管你白天因为工作上的什么事情而烦恼,在天刚黑的下班路上,都是一段最佳的放空自己的时间。宽阔的街道上一如继往的车水马龙,迎面的车道闪过一道道晃眼的白光,正向车道的红尾灯连成一片红色光带。是很堵,但人们都失去了一些平凡日子里的暴躁。当然,这很可能是前面路口交警的功劳。

北京远不是一座浪漫的城市,现实的引力会牢牢的吸住每一个人,不让大家离地面太远。不仅不浪漫,甚至还很土气(「土」并不天然意味着「不能高档」和「不能高级」),然而这种「不浪漫」也正是这座城市吸引人的特点之一。生活会奖励真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其馈赠。望京当然也逃不过这引力。

阅读全文 »

对于普通的立志于在互联网行业有所作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去大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工作一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道路。而另一个更艰难的道路就是自主创业。我毕业这几年,正好集齐了在创业公司、国内中型民营公司和跨国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总的来说,在创业公司的工作是其中目前为止最长也非常可圈可点的难忘经历。这篇文章根据我在创业公司的经验和自己平时对于市场的思考总结而成,是我认为创业应当遵循的创业的准则,不一定正确也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阐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

2020 年,是一个太魔幻的一年(什么?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说?好吧,如果你来自未来,本文末尾有一期推荐的播客可以听一下),甚至很有可能还是「魔幻元年」。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今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当然,认真地讲,我并不完全赞同。不过要是说世界的节奏和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我是要默然颔首的。

其实这一篇本质上有标题党的嫌疑,因为今年看的书实在太少太少,当然后面我也会解释今年看书少的借口原因。不过,看过我前几年「书单」的你肯定也知道了,我的书单系列只是用「书单」作为切入口,以此为契机来定期来聊聊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已。虽然我也有要时常更新我的博客的想法,但事实就是总有一些手头上新奇的、或者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占据着我的时间,以致于目前这里几乎成了一个年更博客,这确实很不应该。但好在我依然还有年更「书单」这个保留节目。

Anyway,这依然首先还是一个「书单」,所以我们还是会从正题开始。

阅读全文 »

最近在看美剧《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第四季,也是最终季。整个剧是基于 Philip K. Dick 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也是这部作品创造了一种「架空历史」的新的科幻作品类型,剧情大致是基于纳粹德国和日本天皇打赢了二战,共同统治了世界之后的人类历史发展。值得一说的是,这部小说是 1962 年写的。作为 2020 的人类,我们早已习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之后的历史,但这部小说带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思考,这种已经发生的历史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必然」吗?

当然,历史是经不起假设的,这个宇宙到底存不存在平行时空人类目前也不甚清楚。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讨论历史,也不是想讨论科幻,而是想讨论某个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到底有多「必然」的问题。并不像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人类的潜意识其实非常习惯于从某个结果来抽象总结出事情发生的原因,习惯于找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因果关系的逻辑链条而忽视次要因素,从而把事情化繁为简存储在自己的经验模型库之中。人性使然,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也会不自觉的从自身的成功中总结经验并加以传授,告诉人们你们这样做也可以像我一样成功,这不禁也让人怀疑,成功学有必然性吗?

阅读全文 »

2019 年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艰难的一年,在这个世界愈发趋于动荡和不信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疑惑、迷茫和不确定性从上至下笼罩在每一个人可以感知到的日常生活中。或许只是一种周期,或许就是一种趋势,各种事物的分化与混乱变得越来越明显。如果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来看,维持事物不走向无序是需要额外付出很多努力的,那说明人类社会目前做的共同有效努力还不够;如果从唯物论的发展观来看,事物总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周期中同时也蕴含着一些不可逆的改变。把 2019 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不知道它处在世界发展周期的哪个部分,但很可能不是在「好」(大部分人认为的世俗意义上的「好」)的那一半。这可能是前些年某些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同时也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同局面的开始。

我所感知到的 2019 年,不算好,但好过 2018 年,因为在 2019 年明显可以看到一些好的发展的希望。事情多不一定会让人感觉到累,但感受不到希望是一定会让人想要逃离的。不过,希望仅仅是一种未来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当变化越来越快的时候,希望也是越来越脆弱的,希望远不是必然。

阅读全文 »
0%